您现在的位置: 警钟长鸣 教职员工

武汉大学:撤销肖某瑫记过处分

对涉及我校学生的网上举报,经调查核实,根据相关规定,学校研究决定,给予2022级本科生肖某某记过处分。

武汉大学历来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学生工作部

2023年10月13日



近日,“杨某某诉肖某某案”一审判决后,引发社会关注。学校充分尊重司法判决结果,全力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真诚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监督和批评。

学校高度重视社会关注问题,已组建工作专班,正在对肖某某纪律处分、杨某某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并将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校纪校规、学术规范作出相应处理。


武汉大学

2025年8月1日


8月1日,武汉大学官网发布情况通报:近日,“杨某某诉肖某某案”一审判决后,引发社会关注。学校高度重视社会关注问题,已组建工作专班,正在对肖某某纪律处分、杨某某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并将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校纪校规、学术规范作出相应处理。这则通报,让公众看到武汉大学面对舆情时,没有彻底“失语”,在舆情重压下终于推开这扇“回应之门”。然而,能否妥善解决问题,才是对高校治理能力与公共责任真正的考验。

高等学府是社会良知的灯塔、培育人才的港湾,一举一动都承载着公众的高度期待。正因如此,一旦高校出现舆情,往往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面对“舆情焦虑”,若总是搬出“正在调查”“等待上级安排”等挡箭牌,对公众诉求和社会情绪视而不见,只会让问题不断发酵,激化矛盾,造成二次伤害。一旦“程序性沉默”超出合理限度,即便事后“亡羊补牢”,公信力的修复成本也会陡增。

诚然,复杂事件不宜仓促定论,需要更加严谨的程序、充分的时间进行研判。但是,“需要时间”不能成为不回应、慢回应的理由。公众第一时间需要的,并非不容置疑的“最终结论”“完美结果”,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放在心上”。哪怕简要说明“目前查清了什么”“卡在哪个环节”“下一步要做什么”,这种坦诚、公开、及时,本身就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准确及时回应的每一小步,都是遏制谣言、引导理性、尊重公众知情权的重要体现。

更重要的是,读懂舆情背后的深层诉求。公众对“杨某某诉肖某某案”的广泛讨论,本质上是对学生权益保障、学术规范的关注,是对“象牙塔内”如何守护公平底线的深切焦虑。这种讨论是对正义的朴素追求,是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更是难能可贵的社会治理资源。

在信息纷繁复杂的当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舆情事件可能还会出现。能否过好互联网这一关,是高校适应新时代舆论场的必修课。若将舆情视为“洪水猛兽”,试图“捂盖子”、粗暴辟谣否认,或不分是非盲目“灭火”,不仅无益于问题解决,更会陷入“越描越黑、越躲越被动”的困境,甚至催生次生舆情。事实证明,面对舆情,能够及时有效疏导疑虑、推动问题解决,不仅彰显出对民意的重视、改进的决心和直面问题的担当,更是高校形象与教育公信力的具体体现。

因此,高校应对舆情,“快”是首要态度,即第一时间亮明担当姿态,让公众清晰感知到“有人负责,正在行动”。必须彻底摒弃“正确的废话”和“安全的套话”,少些空洞的“高度重视”“严肃处理”,避免因追求程序稳妥或惧怕不合惯例而拖延塞责,错失化解舆情的窗口期。回应越彻底越及时,掌握处理问题的主动权就越牢固。迟到的正义已是打折的正义,迟来的回应更是对公信力的慢性损耗。

回应舆情,是“推开门”的姿态,但“门后的路”,需要以更扎实的行动去铺就。调查过程与结论如何保证公开透明?若有责任,能否切实追究到人?若学生权益保障机制确有短板,如何建立独立、高效的申诉通道?这种有细节的回应、有落地感的后续通报,才能让师生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才是回应公众期待的真正交代。

这次事件之后,更需建立长效机制,避免“慢回应”重演。同时要加强相关人员能力建设,培养应对舆情的敏感度与判断力,以务实担当和专业沟通,准确回应公众深层次的关切,将公开透明理念融入日常治理,让及时回应、有效解决问题成为舆情处置常态。这是高校守护自身声誉、践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公众号20250803 10:59


8月13日,新华社发表《新华视评丨舆情应对“唯上不唯实”是一种“向上甩锅”》。

文中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等上级通知”“听领导安排”成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面对舆情时的高频用语,这种行为实质是一种“向上甩锅”,背后是“既不对上负责,也不对下负责,只对自己负责”的精巧算计与明哲保身。

一些干部遇到舆情,首先想到的是“安全第一”,索性把球踢给上级,名义上是请示汇报,实际上是责任转嫁。这是精神上的“躺平主义”,也是岗位上的“隐形失职”。

需要进一步为基层赋能,为基层松绑,使基层干部敢于担当,以“马上就办”的态度取代层层上报的“免责程序”。

全文如下:

明明是职权范围内的分内事,非要等上级发话;明明是事实清楚,应及时回应的问题,偏要层层上报耗到舆论升温。一段时间以来,“等上级通知”“听领导安排”成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面对舆情时的高频用语,这种行为实质是一种“向上甩锅”。

一些干部遇到事情便习惯拿上级当挡箭牌,大念“等”字诀、“拖”字经来应对舆情,这种“向上甩锅”式回应不仅是对社会关切和公众知情权的漠视,更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当合理诉求被“已转上级”敷衍,当公众质疑被“等上级通知”拖延,问题便在层层转手中错失最佳解决时机。

“向上甩锅”的背后是“既不对上负责,也不对下负责,只对自己负责”的精巧算计与明哲保身。只有上级部门关注到的才是舆情,只有引起领导重视的才叫舆情。遇事不决问上级,有了指令才做事,即使处置失当,效果不佳,责任也难归咎于执行者。

“向上甩锅”是干部缺乏担当精神、规避问责的体现。一些干部遇到舆情,首先想到的是“安全第一”,索性把球踢给上级,名义上是请示汇报,实际上是责任转嫁。这是精神上的“躺平主义”,也是岗位上的“隐形失职”。

当然,一些地方对一切“负面声音”零容忍的“舆情洁癖”,也加剧基层干部的趋利避害行为。有的地方发生舆情,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回应群众诉求,而是以“灭火”思维处理几个基层干部来“摆平”舆情,导致基层在面对复杂舆情时畏首畏尾,无所适从,只能选择将矛盾上交。

舆情应对是对基层治理和干部能力的检验,破除“唯上不唯实”现象,需要进一步为基层赋能,为基层松绑,使基层干部敢于担当,以“马上就办”的态度取代层层上报的“免责程序”。

新华日报20250814 16:14




近期,肖某瑫与杨某媛的矛盾纠纷引发社会关注。武汉大学组建调查复核专家组,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对肖某瑫纪律处分、杨某媛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在此基础上认真开展处置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关于肖某瑫纪律处分事项的调查复核情况
关于肖某瑫纪律处分事项,学校组织专家组(其中校外专家3人,校内专家2人,组长由校外专家担任)运用资料审阅、访谈询问、实地勘验等方式方法开展了调查复核。审阅相关纸质材料、电子文档、音频、视频、图片等91套(份);访谈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等相关人员21人;实地勘验关键场所,对照关键证据材料进行了细节验证。
2025年9月17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杨某媛诉肖某瑫性骚扰损害纠纷一案作出二审判决,决定维持一审判决(7月25日,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杨某媛的全部诉讼请求)。学校本着充分尊重司法判决的原则,结合调查复核情况,决定撤销肖某瑫记过处分。
二、关于杨某媛学位论文事项的调查复核情况
杨某媛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2024年4月,由学校送相关机构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论文总文字复制比为1.9%,符合所在学院“全文及各段落文字重合率小于10%,文献综述(或理论综述)部分文字重合率小于30%”的要求。4月,送3位校外专家进行“双盲”评审(隐去作者、导师与评审专家身份信息,双向匿名),3位专家均同意其答辩。5月,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5位专家投票建议授予杨某媛硕士学位;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同意授予杨某媛硕士学位。6月,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表决,同意授予杨某媛硕士学位。
舆情发生后,针对杨某媛学位论文问题,2025年8月,学校组织专家对杨某媛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调查复核,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组织校内17位同行专家分为5个小组对网上质疑事项逐一梳理核实,并全面审读复核论文。第二阶段,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组建专家组(共5人,其中校外专家3人,校内专家2人,组长由校外专家担任),综合运用档案调阅、论文审读、数据比对、复现验证等方式方法,从论文选题、工作程序、研究方法和结论、写作规范等方面对杨某媛硕士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情况进行重点核查。经核查,专家组认为杨某媛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具有一定新意,选取的计量方法基本合适,基准回归的结论与模型假设基本吻合;论文所运用的19万余条原始数据可通过比对检验;个别图表的复现结果与原文相比存在差异,但不影响论文主要结论;未发现抄袭、主观造假、篡改数据和编造结论等学术不端行为。同时,专家复核共发现杨某媛学位论文存在百余处不规范问题,主要集中在表述不规范、引用不规范、格式不规范、翻译不准确、分析不准确等方面。
2025年8月,学校召开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根据调查复核情况,依据当时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武汉大学学位授予有关规定,决定维持授予其硕士学位的决议。
杨某媛学位论文“双盲”专家指出“论文的写作规范性方面还有较多问题”并建议其修改,答辩委员会也提出修改意见,但杨某媛本人只做了部分修改,导师未对该学位论文严格把关,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未对该学位论文进行严格审核,导致正式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存在较多的不规范问题。
三、有关人员和单位问责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武汉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学校党委决定对学生纠纷处置不到位、学生日常教育引导不深入、学生管理工作不细致,造成负面影响的党委学生工作部时任部长李某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分管本科生教育管理的党委副书记刘某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经济与管理学院时任分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党委副书记谢某维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履行学生工作管理职责不到位的党委学生工作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对履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责任不到位的杨某媛导师郭某飞进行约谈并暂停研究生招生资格两年;对履行管理职责不到位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刘某青予以诫勉;对履行学位论文质量审核管理主体责任不到位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对履行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职责不到位的研究生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
网传“杨某媛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学位论文”,经核查,武汉大学2024年未评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网传“武汉大学已同意杨某媛修改硕士学位论文”,经核查,学校为开展论文复核,要求杨某媛提供论文原始数据和代码,并未涉及论文修改;网传肖某瑫“遭遇网暴致使其学业中断”,经核查,肖某瑫正常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学业并未中断。经与相关当事人核实,网传“武汉大学某校友发起校友联名信要求撤销处分、追责学术造假”“杨某媛舅舅系武汉大学某中科院院士”“面试时郭姓考官是杨某媛父亲的学生”“杨某媛与邓某某合作论文”等均为不实信息。经向属地有关部门了解,网传因肖某瑫遭遇网暴致使其“爷爷去世”“外公成植物人”均为不实信息。
武汉大学将深刻反思、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认真整改,切实强化学生教育引导,压实导师职责,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塑造严谨求实优良学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诚挚感谢社会各界对武汉大学的关心、监督和批评。
武汉大学

2025年9月20日

(来源:武汉大学官网2025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