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期间利用双休日自费在当地景点旅游,算不算违纪?
“出差期间利用双休日自费在当地景点旅游,算不算违纪?”我观察到,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议论比较多,分歧也比较大,于是向纪委书记请教。
他解释道:“这个问题是在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经常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由于涉及大家的具体利益,如果把握不准,很容易引发意见和误解。”
“判断是否违纪,最关键的是要厘清公和私的界限,区分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要看有没有以公谋私的情况。有的同志借出差为名趁机旅游的动机很明显,采取打提前量或者延迟返回的办法搭车自费旅游。比如,故意把公务行程安排在周五,以便周六、周日自费旅游。这种行为表面上看没有影响公务而且没有使用公款,实际上还是利用公务出差之便谋得自己旅游之私。如果有证据表明是以公谋私,且有意为之,则构成违纪。”
“第二要看有没有因私损公的情况。有的同志通过压缩或者改变公务行程来达到旅游的目的,尽管是自费旅游,没有花公家的钱,但是却影响了公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这显然构成违纪,也比较容易辨别。”
“第三要看有没有公报私费的情况。有的同志虽然没有报销景区门票等游玩费用,但是却报销了旅游这段时间的伙食、住宿、出差补助等费用,这显然也构成违纪。”
“当然,公务出差期间,在没有影响正常公务的情况下,利用个人休息时间,经领导同意,自行前往、自费参观一下当地的旅游景点,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不应视作违纪行为。”
从纪委书记的介绍中,我了解到,公私容易混淆的地带最容易出现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带,而违纪往往是从公私不分开始的。面对公和私的考验,任何时候都应该慎之又慎,保持清醒。
中国方正出版室20240415 10:38
一张虚开发票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问题?
“不要小看一张虚开的发票,它的背后往往隐藏一连串的问题,一查就涉及不少人。”纪委书记和我聊起他们处理一起审计移交问题的案例。
他说:“我们单位某部门在一个酒店举办业务培训班,审计机构在审查账目时发现,一张标注会议场所租赁费的发票有零有整,且数额与正常标准费用出入很大,怀疑为虚列开支。”
“审计人员要求经办人写出说明。经办人主动交代说,培训期间,作为他上级的部门领导在酒店餐厅安排了两次私下的朋友聚餐,由他具体承办,因餐费不好入账,于是想到用会议场所租赁费的名目来报销。”
“审计机构只负责发现账目问题,而问题移交纪委后,按职责分工纪委就要查清和处理这背后所涉及的违纪违法问题。”
“首先要查处的是直接责任人,也就是部门领导和经办人。由于培训期间聚餐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部门领导对此负有主要责任,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和免职处理,同时责令他退缴全部聚餐费用。经办人虚开发票,知错犯错,本应给予重处分,但考虑到他是按领导指示办事,而且主动交代问题,有从轻情节,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他们虚报发票并不是为了自己捞钱,否则就涉嫌贪污,数额到一定程度就是犯罪。”
“参加聚餐的有多个培训班成员,按培训班规定,是不允许参加私下聚餐活动的。这几名同志都接受了纪委的调查问询,事情查清后纪委对他们进行了谈话提醒。”
“对发票给予报销的财会人员,因为审核把关不严,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发票上存在的问题,会计部门领导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酒店虚开发票涉嫌违法,纪委依规将问题线索又移交给了税务部门,酒店的相关人员也受到了调查和追责处理。”
纪委书记讲的一个看似简单的发票问题,想不到一牵就是一串问题。正风肃纪是全方位的立体战,只有持之以恒全面系统地抓下去,才能彻底净化弥漫在政治生态各处的雾霾。
中国方正出版室20240416 15:09
工作处处都留痕,出了问题能否免责?
“纪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在监督检查中只看重工作留痕。”纪委书记毫不讳言自身存在的问题。
他讲到一个事例:“一次我们到一个单位检查,进到党委会议室,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材料,党委的、各支部的、各部门的,分门别类,格式统一。各项记录要什么有什么,旁边还有工作人员,随时能够作出解释说明。”
“检查人员感到这个单位对各项工作非常重视,态度认真,准备充分,首先印象分就好了许多。过程中,检查人员查到什么工作,都有相关的记录来印证,给人感觉工作很扎实。”
“可检查过后没几天,这个单位就出事了。他们把一个贵重的设备放在一个破旧的仓库,因下大雨部分屋顶塌陷,砸坏了设备。这个仓库的安全隐患早就有人提醒过,领导考虑仓库将要报废,花钱补修不值得,同时抱有侥幸心理,感到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纪委进行追责问责调查的时候,看到这个单位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痕迹都很完善,该学的文件都学了,该开的会都开了,领导讲话的要求也很严厉,制度措施制定了一大堆。但是,对仓库这个具体的安全隐患尽管有人提醒,但没有领导关注,也没有人研究拿出个什么防范问题发生的办法。他们看起来做了大量工作,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纪委书记感慨地说:“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留痕上,实际上是一种免责式、甩锅式的工作方式,对推动工作意义不大,出了问题却妄图能推卸责任。”
我对纪委书记讲的问题同样很有感触。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际上是假对假、空对空。无论是做工作,还是检查督导,本来应该是盯着问题、瞄着效果,可实际工作中却本末倒置,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过度留痕这样不必要的事情上,不仅劳民伤财,更会损害事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贯彻始终,真正把工作成效体现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
中国方正出版室20240417 09:02
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和终身课题
“对待公与私的态度是衡量党员干部思想境界的标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处在哪个境界,找到差距和努力方向。”纪委书记给我谈起他对共产党人思想境界的一些思考。
他说:“最高境界是大公无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乐于牺牲奉献,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达到这个境界的是最先进最优秀的分子,为所有的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第二等境界是公而忘私。一心为公,竭力为民,不考虑个人得失。处在这个境界的党员干部,是各条战线上的典型,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
“第三等境界是先公后私。以公事为重,以私事为轻,克己奉公,先忧后乐。处在这个境界的党员干部,堪当共产党人的中坚力量。”
“第四等境界是公私分明。这也是基本境界,公是公、私是私,恪守本分、不越底线。大多数党员干部处在这个境界,他们构成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基调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再往下的境界就是公私不分,损公肥私,假公济私。这个境界不是共产党人的境界,而是腐化堕落者的境界。坠入到这个境界的少数党员干部,已经丧失了党员的先进性,他们是党要清理的腐败分子,不能视作真正的共产党人。”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公、私二字是检验党性强弱的标尺。划清公与私的界限、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境界的基本功和终身课题。”
纪委书记谈的公与私,实际上是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公与私的问题上摆不正位置,各种以权谋私的行为就在所难免。只有一心为公,凡事出于公心,才能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中国方正出版室20240418 09:02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精神’两个字大有深意,蕴含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纪委书记谈到一次准备签批违纪通报,看见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表述,告诉办件人员“精神”两个字不能简略掉。
他对我解释说:“中央八项规定是专门针对中央政治局制定的,体现出全面从严治党从最高层开始,为全党作出表率示范的政治意志和坚定决心。中央八项规定的全称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主要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内容。从这些看似具体的小事切入和破题,中央政治局带头认真执行,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上率下,带来了党风政风根本性改变。”
“对于全党来说,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突出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通过强有力的反‘四风’、改作风,党和政府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个过程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字当头,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对顶风违纪问题露头就打,持续敲打震慑,查处了一大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具体到基层单位,贯彻落实的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精神’两个字不能少。”
“一些刚到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年轻同志,只知道中央八项规定非常重要,对于贯彻落实中以上率下的带动和推动过程不是很了解,对于文字表述中加上‘精神’两字的内涵也领悟不够。别看文字上的这些细微差别,有的也许是单纯的表述问题,但有的却包含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需要办件人员加强学习和领悟。”
“还需要强调的是,从制度规定适用来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经通过法定程序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中,包括非中共党员在内的所有公职人员都必须一体遵守、严格落实,违反相关纪律和法律法规要求的,均可以认定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纪委书记讲的这个表述,我平时也没有太在意,听他这么一说,想不到细微之处见“精神”,一个小小表述上的差异却有如此深刻的内涵。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基层单位来说,只有深入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贯彻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实践之中,才能不断积聚起向党中央对标对表的强大正能量。
中国方正出版室20240421 11:09
“台账化管理本来是科学有效的工作手段,可一旦过度便会成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载体。”纪委书记认为台账化管理用不好就会变味。
他讲了一个事例:“我们单位一个副职领导,刚上任时急于按照自己的思路抓工作,每次收到上级的重要文件,都要求下属把文件要求分解为具体任务列出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时限,每月上报一次完成进度。”
“可上一个文件的台账刚做完不久,新的文件又到了,下属又忙着做新的台账,这样连续做了三四个台账,每个人累加的任务越来越多,需要安排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可干活的人就那么几个,时间也是有限的,任务量明显超出了负荷。大家明知道台账的工作安排不合理,但领导既然交代了,台账就要继续往下做。”
“第一本台账的任务,大家干得积极主动,认真负责。随着台账上的任务越来越多,大家知道超负荷加班加点也干不完,干脆就按部就班,能干多少干多少。这时候台账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副职领导很快意识到这样下去难以继续,只好放弃凡是文件都列台账的做法,改为仅把重点工作和大项任务列入台账,及时掌握情况,监管进度,管理效果明显增强。”
对纪委书记的看法我也有同感,台账化管理本来是好东西,可是做过了头,就会流于形式,给基层增添负担,成为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再好的管理工具也要科学使用才能真正管用。
中国方正出版室20240422 9:01